台湾着名乐评人焦元溥到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演讲时,一位琴童向他提问:“我听录音,许多大师都不照乐谱弹,为什么我就不行?你能不能给我一个忠于乐谱的理由?”
“你看过《哈利波特》吗?”焦元溥是这样来解释的:“就像霍格沃茨的学生,咒语要念得精准,魔法才会出现。但你有自己的声音和法力,就像你照乐谱,音乐还是会有你的个性一样。之后你会了解,咒语有主段和次句,就像建筑有基石和装饰;大师可以改变花纹,但不会动摇梁柱,而艺术总有无限可能。”
继而琴童又问:“既然可能无限,在音乐世界里,我也会见到伏地魔咯?”
“是的”,焦元溥点点头,“总有一天,你会听到波格莱里奇的演奏……”
这位被焦元溥戏称为“伏地魔”,出生于克罗地亚的
钢琴大师波格莱里奇(Ivo Pogorelich),无疑是国际乐坛最具传奇色彩的音乐家之一。
十二岁时,他进入莫斯科中央音乐学习;十八岁时拜格鲁吉亚女
钢琴家凯泽拉杰(Aliza Kezeradze)为师,自此潜心学习李斯特—西洛第学派;二十岁赢得意大利卡萨格兰德大赛首奖,两年后又获蒙特利尔国际音乐大赛首奖。同年,波格莱里奇参加肖邦
钢琴大赛却未入决赛,不仅舆论大哗,身为评审的
钢琴名家阿格里奇更辞职抗议,让波格莱里奇声名大噪。次年于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,获得巨大成功,从此频繁登上全球各大舞台。除了演奏之外,波格莱里奇亦投身于慈善事业。他于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“亲善大使”,1992年被克罗地亚政府任命为“文化大使”。
尽管波格莱里奇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但是围绕着他传奇人生的各种疑问始终萦绕在乐迷们的心头。他是如何遇见凯泽拉杰,并决定要与这位年长自己二十一岁的
钢琴老师结婚的?当年在肖邦国际
钢琴大赛上究竟发生了什么,为什么他没能进入决赛?为什么年轻时英俊帅气的他后来却改变了造型,一直以近乎光头的形象示人?他真的是大家口中的“练琴狂魔”吗?这些谜题,下面我们将一一为您揭开。
与凯泽拉杰的旷世情缘
“我还记得第一次和波格莱里奇的夫人凯泽拉杰上课时所受到的震撼,”虽是十几年前的往事,(
钢琴家)陈毓襄仍然记忆犹新,“我想,我刚获得冠军(注:波格莱里奇国际
钢琴大赛),上课前又格外苦练,应会得到称赞。没想到听我弹完,她第一句话竟是——‘小姐,你这样弹,根本是零分。’”
零分?是的,凯泽拉杰立下难以想象的演奏超高标准,要陈毓襄全力以赴。“他们让我知道何谓‘真正的清楚’、‘真正的节奏感’、‘平均的音色’、‘从丹田弹出的音量’,最重要的,是他们教我如何达到这些要求。和他们的标准一比,我真的就是零分,只能拚命苦练,照着他们的方法,朝向那看似不可能的标准努力。”
然而波格莱里奇还不是如此?当年他在一场苏联外交官生日晚宴上,随兴弹了几下,却没发觉女主人凯泽拉杰已经在背后聆听。“你可以改一下手的位置。”──虽是寥寥数语,他立刻发现其中的深奥学问。谁能想象,一位和丈夫分居中,看似寻常的居家妇人,竟传承了李斯特晚年弟子西洛第(Alexander Siloti)最精深奥妙的
钢琴技巧。“你可以教我弹琴吗?”从此,这十六岁的少年开始艰苦卓绝的练习,却也打造出震惊世人的完美技巧。当波格莱里奇自莫斯科毕业,外交官夫人也答应了他的求婚。他们携手合作,让神话走出苏联,继而征服世界。
1996年,凯泽拉杰因肝癌去世。中年丧偶让波格莱里奇深受打击,他从此隐居在瑞士卢加诺,极少参加录音和演出,重新找寻自己的人生。
在沉寂了十年之后,2006年他再度接受媒体采访。当提及自己逝去的妻子时,波格莱里奇自比杰奎琳-肯尼迪在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后,不愿将沾满亡夫脑浆和血迹的裙子一样, 指出凯泽拉杰临终时给他最后一吻时,由于肝脏爆裂将黑血喷到了波格莱里奇的头发上,但他竟然舍不得洗掉,满头血浆地留了多天。